top of page

作者 黃軒宜

現在還是找不到很精確的形容詞來形容那段美麗又奇幻的工作坊旅程,從可以說是有點失敗又尷尬的破冰遊戲開始,大夥兒發現彼此並沒有「共通的語言」(沒錯,英文不是很通。)一切的成見開始洗牌,我舊時自以為懂得何謂「溝通與合作」,此刻卻全然派不上用場。

工作坊雖名義上是TLT+V(Thailand, Laos, Taiwan+ Vietnam),這次參與的卻只有泰國、越南以及台灣,並且泰國學生佔大多數。泰國方的主持老師Professor Nikhom看著台下完全無法配對成功的學伴們三三兩兩比手畫腳看著對方苦笑,倒是看起來沒有特別緊張,咕噥一下便笑笑的說了一句:「Language doesn’t matter at all. It’s more important that you know each other.」坐在台下的我卻聽得愁雲慘霧,覺得有沒有搞錯!?如果沒有語言的基礎,到底要怎麼合作產出結果…不過我很快地有了答案。

第一天的基地調查,陪伴我的是兩個笑起來很靦腆的泰國女生。看著前方黃土飛揚的道路跟平房,我硬著頭皮,肢體、圖、文並茂地跟她們解釋「喔我們系上的基調主要會看房屋樣態跟使用,還有……」她們看起來完全不懂,我有點喪氣,不知道該怎麼下去才好。下一秒她們兩個在筆記本上瞬間畫出了超精細的房屋剖立面圖,用眼神問我「是這樣嗎?」我心想,算了,都可以啦!向她們點了點頭就一起在街區中晃晃。

這是第一天,基地中的一切使我驚奇,但因語言隔閡導致我心中的迷惘與無限悲鳴。

接下來的幾天開始進入圖面作業,一切的困難程度直接乘以一萬,這棟房子可以做什麼用?誰來畫?標題誰來取名?想要什麼顏色?各種平常再簡單不過的問題都得透過Google翻譯,從中文翻到泰文、英文翻到泰文、英文翻到越南文、越南文翻到英文再翻到泰文…無數語言的組合重新拼湊與理解不斷在我們所住的山中小別墅發生。

精疲力盡之餘其實有點有趣,默契也不斷被培養起來,有時看著對面泰國、越南同學嘰嘰咕咕討論了一大串,迷惘中我感覺我都快聽得懂他們在討論什麼。這種合作模式下我也間接覺得驚奇,跨語言的合作雖然困難但總是得解決,這世上的跨國企業原來都是這樣嗎,更往回推,冒險犯難的老祖宗們跨海貿易時也是這樣嗎,雖然困難但總是跨過來了嘛。這樣一想,有點明白一開始對於「一定要有共通的語言」這種認定其實是幼稚且沒自信的,平等的團隊合作中本來就應該有留白、讓隊友發揮的空間,大方向沒有異動時,接受一些意料之外的小驚喜又何妨呢?

看起來隨時會瓦解的七彩老巴士、每次出山時經過的那一片田地、晚上像鬼屋早上像villa充滿飛蟲的別墅……這次的經驗讓人覺得很暖心(人情跟天氣都是哈哈),結束時我真的有點難過,雖然好像連一段像樣的對話都沒成功過,卻由衷喜歡這群人,回台灣時還好幾度思考我們是不是被語言綁住了。

雖然不方便,但偶爾還是想念只能用眼神對話的日子。謝謝當時所有熱切直視我並且不吝給予笑容的夥伴們。

工作坊參與學生合影(越南同學Xì Thanh攝)

2018年3月 暑期工作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