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7荷蘭工作坊

作者 劉冠廷

如果問我在荷蘭工作坊得到做大的收穫是什麼?也許我的答案並不能帶給你更多的想法,但或許可以是個參考,總之,我很喜歡這次的經驗。

與其說是「治水工作坊」,我覺得更適合以「與各國人種合作的體驗工作坊」來分享。在荷蘭的代村(Telft)的TU Delft大學裡,來自世界50多國的大學、研究生,甚至是社會人士,一起在這相處了2周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一開始的荷蘭都市計畫發展、治水課程、公私部門經驗分享、校外教學參觀荷蘭都市計畫案例,到最後的基地設計操作,一系列的規劃其實十分完善,雖然說討論的內容並不是特別深刻,但是卻是十分有趣的經驗,全英語的交流讓我們時時刻刻都需要保持精神和專注力。

基地的操作是在Den Haag的海港,在這塊基地內,由於觀光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海港的東半邊,因此西半邊一直未找到適合的發展定位,即使周遭有零星的建案,但空屋率和低商業發展亦是規劃的重點問題之一。荷蘭的公共交通設施十分發達,不過當地人卻特別愛好騎自行車,也因此我們第一次的基地調查就是踩著40分鐘的自行車從Telft到Den Haag,由於參與工作坊的同學有極大部份相關背景都是學習建築,因此在一開始的基調方式其實與我們在台灣的操作並不是這麼相像,除了前置的資料蒐集參考較少,對於基地的區位探討也不多,不過特別的是大家對於空間的動線規劃倒是十分重視。

除了基地的操作外,到鹿特丹的校外教學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動,實際在城市內行走,聽著當地的都市計畫規劃員說明城市的動線規劃、人性尺度的建設和公共設施的防災性、實用性,不禁令人感嘆這個城市的規劃完善、卻不失細緻的考量,舉例而言,荷蘭的規劃特別重視防災,而在實際走訪便可看到,簡如一個籃球場亦或是廣場的設計,當遇到洪水災害是便會成為疏洪的重要設施。除此之外,這次的工作坊更進入了荷蘭的都市計畫公部門大樓內進行參觀,全玻璃的透明帷幕讓整棟樓看起來格外清新,荷蘭政府對於工作環境的舒適度抑是十分強調,每一層樓都有若干個討論室、發想室,甚至是發呆室,原因其實很簡單:「好的設計是來自舒服的發想環境。」這個工作場域令人羨慕和佩服。

荷蘭工作坊的魅力不僅在於都市計畫上的學習,在文化上的交流更是讓我難以忘懷,譬如在前往羊角村的路上獲得陌生人的幫助,在巴黎的火車上有車長的關心,還貼心的幫我們照顧行李,在大笨鐘旁吹著冷風喝到當天第一杯穩暖的咖啡,那種感動的滋味,又或是和剛認識的朋友同遊比利時,在下雨的午後,看著Antwerp的海港發呆,夜晚乘著電車跑到海牙的燈塔上喝酒,這些回憶遠遠比想像的珍貴,卻也是要自己體會過,才能擁有的。

2018年3月 暑期工作坊

bottom of page